日期:
返回主站
 首页 | 机构设置 | 新闻动态 | 法规政策 | 廉政教育 | 学院首页 
  清廉之风
 清廉之风 
 警钟长鸣 
 理论探索 


 
  清廉之风

 

公私分明的陶行知
2015-12-06 13:53  

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、教育思想家,他的人格魅力,思想风范,光照千秋,堪称楷模。他捧着一颗心来、不带半根草去,只讲付出不求索取,一生清贫,却一生公私分明,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公款与私款

陶行知一生创办了许多私立学校,为了工作方便,他特意为自己缝制了一件“工作服”:上衣缝了两个口袋,一只袋放公款,一只袋放私款。有一次他去募捐,在归途搭车时,由于太拥挤,他忽然感到一个口袋被人动了一下,用手一摸,不好!钱被偷了。他急得满头大汗,摸摸另一个口袋,他乐了,公款还在,而私款却一分也没有了。尽管疲惫不堪,他仍坚持从十几里外步行回校。按常人的思维,陶行知完全可以把募捐来的钱拿出来先垫用,回到学校后再补上,无人知晓,再说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募捐到多少钱,可陶行知就是这样公私分明。

两个衣兜的故事彰显了陶行知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。

公账与私账

为了筹集办学经费,陶行知带头外出募捐,并宣布一条纪律:募捐来的钱全部归公,任何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挪用分文。

1940年4月24日,陶行知在给帅昌书的信中说:“保育会送下支票计2176元4角,请加盖校章托美丰代收。此款立独立会计,另辟账户,依来文分别开支,不得挪用。”有一次,周恩来和邓颖超来育才学校,陶行知招待他们吃饭。第二天,他给学校财务人员马侣贤写信说:“昨天请客一切费用,连酒菜饭食,滑竿船钱,都开在我的暂记账上,并请立即清算,以便照付。学校经费不宜动用一文。”

陶行知对公账与私账有一个精辟的论点:“公私之间应当划条鸿沟,不使他有毫厘的交通。公账混入私账,就是混账。公民不但自己不混账,并且反对一切混账的人。”陶行知就是以这样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反对“混账的人”,对挪用公款的人大声呵斥为“混账的东西”,既然是东西,那就不是人了。

公事与私事

陶行知说:“做一件公共的事,必须有一个公开的预算和决算。村政、市政、县政、省政、国政,都要有公开的预算决算。要免公有财产的损失,最要紧是要有公开预算决算。到处要求一个公开的预算与决算是公民的一种重要的责任。”

阳光政务,公事公办,使贪污腐败失去滋生的土壤。陶行知自己创办的学校,是私立学校,属于私有财产,学校具有社会性,一旦兴办就要体现它的公益性。按陶行知的观点,“一归本团体所有,即成为大家共同的财产。”所以学校的毕业证书是万万不能乱发的。

陶行知严格教子,反对弄虚作假。1940年冬,其二子陶晓光22岁,随无线电专家倪尚达到成都一个无线电修造厂工作、学习。刚进厂时需要有一张资格证明书,但因其没有正规学历,于是晓光写信给马侣贤,向他要一张晓庄师范的毕业证明书。证明寄来了,没等晓光交给厂里,父亲的急电到了。陶行知在电报中严厉阻止晓光用此证明,并要他立即将证明寄回。接着又发来了一封快信,信上说:“我们必须坚持‘宁为真白丁,不做假秀才’之主张……万一工作、学习被取消,你还是回重庆来……总之,‘追求真理做真人’,不可有丝毫的妥协。你若记住这七个字,终生受用无穷。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,方是真学问。”信中还附来一张如实反映晓光学历资格的证明信。

“追求真理做真人”这七个字,体现了陶行知一生求真的精神,也成了晓光的座右铭。

公德与私德

陶行知在《每日四问》一文中指出:“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,就是道德。”道德分“公德”和“私德”两方面。妨碍公德的,没有做的即打定决心不做,已经开始做的,立刻停止不做。若是有助于公德的,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。再说“私德”,私德不讲究的人,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,所以,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,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,私德最重要的是“廉洁”。一切坏心术、坏行为,都由不廉洁而起。如何做到清正廉洁?关键是要加强个人私德修养,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,最终使我们的人格长城固若金汤。

陶行知,其名字本身就富有深刻的哲理,先行而后知,但知易行难啊!

(来源: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,作者系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工作人员)

关闭窗口

 
 

榆林学院 纪委、监察专员办公室

陕西省榆林市崇文路51号 电话: 0912-3898030  邮箱: jijianwei@yulinu.edu.cn